材料题: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

题目内容:
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重大政治制度、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2)萧姓盐商说“今天总算见到民主了”,请依据材料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l,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材料四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材料四的方法,分析材料三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的是[]A.新中国成立B.民族区域自治制..

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D.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查看答案

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历史事件是[]A.抗..

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查看答案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条款:“三、协助国家机..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查看答案

政治民主化是普世价值,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阅读下..

政治民主化是普世价值,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雅典国家的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当然,抽签也要依据职位轻重而略有区别。执政官这类最高官职尚须各选区按比例提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然后再从候选人中抽签决定,但候选资格已尽量放宽,无任何财产、等级、资历的限制。其他各级官职和五百人会议成员则在各选区从合格公民中直接抽签产生。——摘自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历史教科书材料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

查看答案

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A.人民代..

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C.全国政协成立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查看答案